编者按:开启新征程,奋进“十四五”。为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省委十三届八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推进区校一体、融合发展,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步伐,为建设“三区三高地”,实现杨凌示范区高质量发展凝聚强大的精神动力,杨凌融媒体中心联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党委宣传部、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宣传部共同策划推出《科研路上》全媒体系列报道,旨在宣传推介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讲述农业科技工作者的探索精神、科研历程、奋斗足迹。本期推出《杨振华:“草莓教授”的甜美论文》,敬请关注!
2020年12月28日,中央气象台发布首个寒潮橙色预警,杨凌气温也出现骤降。 而在杨振华的草莓试验大棚里却是另一番景致,一颗颗红扑扑的草莓挂满枝头,给这个寒风凛冽的冬日带来了一丝春的温暖。
“传统种植草莓的方式,容易出现病害,咱们这个草莓不打农药,用生物菌群防治病害,你们可以尝尝口感。”
“这个草莓甜度很高!”
“这个草莓应该在市场上能卖个好价钱!”
……
在大棚中,杨振华给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和草莓种植户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实践课。
“杨教授!我的草莓受了冻害,你赶紧跟我去看看吧!”说话间一名草莓种植户来到杨振华的大棚,焦急地向他求助道。
杨振华问:“你这棚怎么没盖棉被?”
草莓种植户说:“我是从陕南过来的,今年第一年种草莓,不知道你们这儿冬天会这么冷。”
杨振华:“气温低于零下5度,草莓只有3个小时的抢救期,你赶紧购置保温被,再晚这一棚草莓就可惜了!”
杨振华从事设施栽培技术教学与科研工作已经8年了,目前主要研究的是脱毒草莓产业化集成技术应用体系。而他做的论文是一篇又甜又能“吃”的论文。
“别人眼里我是一名大学教授,是农民的老师,但我觉得要当好农民的老师,自己首先要成为一名合格农民。”这是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工程系青年教师杨振华对自己的职业定位。
其实,想当好农民并不容易。2014年,杨振华为了将课本与实践更好地结合,第一次尝试种植草莓,然而种出来的草莓不但长势差,果子也特别少,这让杨振华感受到了课本与实践的差距。杨振华说:“当时我想着咱好歹是个教授,结果还没农民种得好。从那时起我决定从实践中总结理论,问土地要良方!”
经过三年多时间的研究和大量试验,杨振华带领团队研究的《脱毒草莓产业化技术集成研究》项目成果不但通过评审,还荣获陕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三等奖,更是给周边种植户带来了可观收益。
为了让研究成果服务更多农民,连续四五年,杨振华利用在咸阳彬州和宝鸡太白县蹲点扶贫的机会,向当地农民传授草莓种植技术,让越来越多普普通通的农民变成专家。
杨振华说:“我的论文不光能看,还能‘吃’。目的就是通过草莓标准化、产业化技术集成,让消费者吃好,让农民吃饱。” 从土地中来,到土地中去,真正为农民增收、产业振兴写“论文”,把农民们培养成专家,这就是一名农业科研人员最大的幸福……
记者:周勃 张仕博 王宇飞
Copyright @ 2010-2020 Yanglingtv.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杨凌融媒体中心 版权所有 陕ICP备12011855号-1 陕公网安备 61909002000068号
网站地图 设计与技术支持:艾特网络